工行的引资进程出现波折,并可能影响其上市进程。昨日有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工行已经冻结了与两家阿拉伯政府投资者关于10亿美元的股份收购谈判,而在此过程之前,工行准备先敲定一宗30亿美元的交易,将10%的股份出售给高盛为首的财团。工商银行总行新闻处负责人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关于工行股改,目前没有可以公布的信息。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者称,工行上市时间表似乎进行了更正:首先是高盛的交易,然后是指定投资银行,再后是与阿拉伯投资者进行谈判。这两家投资公司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政府投资公司,曾有媒体报道称,两家公司曾准备斥资30亿美元,后因故削减规模至10亿美元联合投资工行。工行目前在准备规模逾100亿美元的海外上市。
业内认为,作出如此安排和眼下风头正劲的“国有银行贱卖”言论潮不无关联,以至于央行行长周小川也予以解释。周小川接受访问时明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引发一些争议,是改革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同时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选择“股份制改革和发行上市”的改革路径,是经过一系列慎重研究才选中的,主要是参照了国有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的成功改革经验。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银行研究人士指出,工行股改确实受到了这股言论潮的左右,而“定价机制”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他认为,“从建行上市前后的情况来看,定价机制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应该因此而否定海外战略投资者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的作用。
这位人士分析认为,海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治理结构、未来产品开发以及业务创新上的作用不可磨灭。而且,相对于民营资本,海外战略投资者“更有话语权”,在现行体制之下,亦能较少受到束缚;同时,海外投资的介入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的信用增级,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
除了受到言论上的影响,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不良贷款也是眼下横在工行上市之路上的一道坎。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此前分析,工行不良贷款比中行、建行更为严峻。工行的损失类贷款估计在4500亿左右,动用目前的所有者权益可能还不足以冲销损失类贷款。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工行的不良贷款过于庞大,而且“老债未填新债又生”,这将使得工行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