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股到战略投资A股,外资进驻中国股市的路可谓真正通了
对上市公司来说,战略投资者应是一种长期合作者。但资本的逐利性以及市场利益之争,必然会“超越”合作。
今年开市之初,《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悄然面世,外资被允许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相比为数还不多的QFII这群境外投资者被限定在二级市场上炒股,沪深股市对外开放的空间更大了。
开闸利好市场
“外资可战略投资A股”的消息,“利好”市场,似乎已被证实。
1月4日,新年开市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大涨!沪综指直逼久违的1200点关口。
当喜出望外的众人还在顾虑“新年第一市的行情能否持续”时,业内若隐若现了许久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公开挂在了商务部网站的头条。一时间,市场顾虑渐渐逝去,大涨行情接连而至。沪综指轻轻松松就跃上1200点关口,截至昨天收盘,沪综指最新指数为1211.05点,新年伊始短短几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5%。
A股向外资开闸,市场兴奋,理由充足。
理由之一,资金。
正如QFII看好沪深股市一样,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介入的外资,也会不失时机选择在股市见底时尽力“捞”一把。同时,外资介入对大量“旁观等待”的内资施加了外部压力,资金刺激资金的连带效应,让短期内股市不涨都难。自新年开市以来,沪深股市一改去年年底的低迷状态,日均成交量连续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理由之二,还是资金。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非流通股的逐步上市流通,股改后“新老划断”重启股票发行等,都将导致一场大扩容。因此,新股采用向外资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相结合方式,可以较大程度改观“A股市场闻大盘新股扩容色变、内地优质大型企业纷纷海外上市、A股市场缺乏值得投资的绩优公司”的怪圈。同时,这一管理新政规定了“引入外资要锁定三年”,这在原来G股公司的锁定承诺期外,也可以进一步缓解流通股份扩容对市场的巨大冲击。
借力外资助推沪深股市改革,也不乏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业内人士指出,在股改推进过程中,ST大江、生益科技等10多家合资公司,其外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完成后变为外资流通股,是否可抛售,有无抛售限制,当时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来规范。外资战略投资新政的出台,除了缓解股改后的扩容压力,也解决了外资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可以说是股改的配套政策。同时,新政还有一个明确目标:将汲汲于在沪深股市分羹的外资纳入一条可以管理的有序轨道,帮助沪深的上市公司打造一条通向国际先进企业的捷径。
控制权流失之辩
战略投资者,是相对于上市公司发起人的称呼,指的是能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机构投资者。
沪深股市从对QFII开放,到允许外资战略投资A股,决策层无疑是希望A股上市公司引进具有长期合作可能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在股市横冲直撞的财务投机者。毕竟,今天买明天卖的国际
对冲基金,除凑足一时的人气外,对沪深股市长远发展并没有太多好处。
引外资战略投资者助力股市改革,不能不让人想到我国银行业外向型的改革路径。然而,在银行改革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遭来“金融控制权流失”的非议还未“退热”时,A股引外资战略投资,会否带来下一场上市公司“控制权流失”之辩?
沪深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时,不能排除外资凭借其丰富的操作经验,以较小的股权比例获取公司内部相对较多话语权的可能。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外资对上市公司股权的战略投资,还有着不少限制,如持股比例、锁定比例等,但不排除出现外资战略投资者联手QFII炒作股票的事情,外资还有可能同时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收购股权,以便达到相对控股。而上市公司股权争夺的背后,主要还是行业利益的争夺。
应该承认,战略投资者,也会成为战略投机者。资本的天然逐利性,以及市场之间的利益之争,必将会“超越”合作。商业利益面前,国际资本大鳄不可能成为沪深股市的“活雷锋”。因此,外资持股之后,也会大量抛售股权,导致二级市场波动。以控股权的影响力,撬动市场,外资对市场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不乏这样的例子。基于对中国石油行业的良好预期,自2003年4月巴菲特增持13%的中石油股份之后,外资持续推动,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股票年内最大增幅达到150%-200%。但在把中国石油股的投资价值充分挖掘后,境外公司获利变现的欲望就远大于所谓的战略投资。接连抛售的结果,是套牢了不少市场投资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以“一级市场投资者”、“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双重身份进一步活跃股市的同时,也潜藏了不少危机。
改革路怎么走
借助外力改革,是一个矛盾的选题。对于沪深股市而言,以外向型改革倒逼内地改革的方式究
竟成效如何?尚不可知。但既然闸门已开,这条改革的道路只有走下去。
怎么走?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只能缓解一时的扩容压力,并不会利好沪深股市的长远发展。股市需要优质资源,但市场对扩容压力的恐惧感,是沪深股市留住优质资源的一大障碍。大企业纷纷海外上市,A股市场一段时间内失去了许多承接大盘蓝筹的机会。这对沪深股市来说,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引入外资助力改革的意义,并不只是资金,而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市场理念的时机。借助外资分散蓝筹上市压力,能够让蓝筹在上市之初就平稳地得到市场认可。
外资的充分介入,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监管者在新政中对外资规范进入作出了“投资可分期进行,首次投资完成后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十”,“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三年内不得转让”,“投资者应向商务部提交其母公司对投资者投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可撤销的承诺函”等硬性规定,但外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产生监管空白,需要制度的及时更新和完善,如外资战略投资者联手QFII的炒作如何界定等。同时,外资介入还会带来产业并购热潮,并购中的风险防范也亟须制度支撑。业内人士还提出,在引入外资之初,需要对进入者的身份进行严格的事先认定。
上市公司的治理没有捷径可走。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可借鉴国际市场经验,加快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的步伐。不过借用的东西能否内生为我们的机制、我们的文化,却是外资进入后上市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市场与管理机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专家对于引入外资或将带给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积极意义,还心存疑虑。
股市整体走上外向型之路的第一步,未来喜忧尚难预料。对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而言,看得到的现实好处,不应该成为妨碍我们理性思考的理由。(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