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美经贸界人士汇聚北京,参加由人民日报社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共同主办的中美经贸论坛,寻求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途径。会议期间,华盛顿传来了消息,美国将建立一个特别小组,监督中国遵守国际贸易条款的情况。这是美国首次建立针对特定国家的执行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称,中国出口商已极大地受惠于美国市场的开放,超出了美国出口商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得到的益处。他表示要重新调整对华贸易政策。有西方媒体称此举为“史无前例”,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与日本贸易高度紧张的时候,美国也没有设立针对特定国家的工作组。
从表面上看,华盛顿对华贸易立场趋强与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有关。据美方统计,尽管去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0%,但美对华贸易逆差也激增了24.5%,达到了2016亿美元。这个数据一公布,美国国会中那些对中美贸易现状不满的人士就抬高了要对中国施压的声调。今年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年,中美贸易会不会成为一个争夺选票的问题呢?华盛顿传来的消息让参加中美经贸论坛的一些专家颇感担忧。实际上,中美经贸的不平衡有很多具体原因,既有像美国对华出口实施管制这样的老问题,也有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海外销售以及向母公司的返销大量增加,造成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若扣除跨国公司的海外净销售和进出口,美国的逆差就会大大缩小,甚至出现顺差。
其次,中美双方的统计数字有很大差别。中国的数字中不包括经停港澳的转口贸易。而美国采取的是原产地统计方式,即进口货物的国别要按其原产地,即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来统计。
再次,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少,在美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多。有专家作过计算,美国人花一美元,只有差不多一分钱是用来买中国产品的。
实际上,中美经贸关系目前的状况也是全球经贸结构失衡的一个缩影。要解决这样的失衡,需要中国做出努力,也需要美国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如果我们都像美国的某些人一样,出了问题就先责怪别人,把贸易问题泛政治化。那么,失衡的问题非但解决不了,还会更加严重。
美中两国一个是全球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发达国家,另一个是全球最大、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两者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分工当然也不同。从这个角度看,美国贸易逆差增加恰恰表明,中美经济的互补性更强。比如,中国虽然从顺差获利,但中国用顺差所获来购买美国的债券又使美国获益不少。随着联系不断增多,双方也就更应理性地看待存在的问题。恰如出席中美经贸论坛的成思危先生所讲,中美应该通过平等协商来缓解贸易摩擦,美国方面不应当将贸易问题政治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