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国内金融新闻    <- 欢迎访问
     
  【国内金融新闻】李伟:摸清风险底数,切实维护金融科技安全  
  www.cifinet.com    发布日期:2017-6-9  

 

  
————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
记者胡宇新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智能投顾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求变,或加大投入增强科技实力,或以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提升金融技术应用水平。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规模也屡创新高,金融科技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强劲的势头。6月7日本网站记者就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近期焦点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
金融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三大推动作用
李伟认为:金融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三方面的推动作用。第一,有利于加快金融行业转型升级。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新技术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简化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扩展金融服务的受众群体,推动金融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作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金融科技将不断增强从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进一步释放金融行业的发展活力。第二,有利于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金融科技依靠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数字鸿沟,解决了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与安全难以兼顾的瓶颈问题。一方面,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将服务网络延伸至实体网点覆盖不到的区域,解决了偏远地区服务空白和最后一公里缺失等难题。另一方面,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来实现精准扶贫,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第三,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地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供给,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明显。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领域的资金融通,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加快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金融业务精细化运作,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金融业供给侧升级。

金融创新与安全的“双轮”要同步前进

“大数据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使数据资源成为各方竞相追逐的‘金矿’。”对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为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有着独到的见解,李伟对介绍道。李伟认为:首先,金融科技大数据保护面临挑战。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通过开展综合业务,大量汇集信息流、资金流与产品流,加之云存储技术使金融数据高度聚集,数据寡头已经产生。同时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分布式的系统部署,使大数据的应用边界也变得模糊,存在信息集中泄露的风险。大数据背景下泄露信息不再是单一静态的数据字段,对于个人而言,供给者能够通过挖掘用户特征、行为特征、习惯偏好来侵犯个人隐私;对金融机构而言,不法分子掌握大量的账户信息,实施精准的欺诈,直接损害客户的权益和机构的信誉;对社会经济而言,通过对泄露信息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可洞察经济运行的态势,直接威胁金融稳定与经济安全。
其次,金融交易安全不容忽视。金融交易安全与百姓息息相关,然而部分金融机构在提升交易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上投入很多,却在交易安全方面投入不够。 部分客户追逐高收益和使用便捷,对金融交易风险了解不深。此外,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交易环境安全性、可靠性也较为薄弱,不同厂商型号的终端安全防护能力良莠不齐,加剧了交易的风险。
再次,金融业务交叉风险不断聚集。交叉性金融风险是从业机构通过便捷经营组织形式,跨市场跨行业开展金融业务形成的。一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信息交易成本,为开展交叉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平台技术改变传统金融分业经营模式,横向打通行业边际,转向关联产业上下游,将业务渠道编织成网。三是大数据汇聚了跨市场跨行业的海量数据,其分析结果又反作用于各行业,使业务融合度不断加深。交叉金融业务有利于金融多样化的发展,但也使风险来源增多,形式更加复杂,容易造成监管的真空。此外,金融业务过度交叉加剧了风险的外溢,使风险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处理好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与安全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两个支柱,不可偏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创新作为工作主线和发展动力,以创新促发展;把安全作为工作的基点和发展的基础,以安全保发展。要把实现安全的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不能只求创新罔顾安全,搞不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的技术,也不能一味追求安全使金融科技丧失创新的活力,安全和创新的双轮要协调一致,同步前进。
摸清风险底数,切实维护金融科技安全
“深‘挖互联网+金融’潜能,更好地支撑和引领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是金融业科技发展的主题。”李伟就如何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谈了自己的思考。他告诉记者。 第一,用好移动互联网思维,挖掘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新动能。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金融服务方式日趋多样,也使得金融风险蔓延更快,影响更广。要正确理解依靠互联网开展金融创新不是单纯的渠道拓展,而是深层次的机制变革,是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全面战略调整。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灵魂和动力,在于驱动创新发展,高度重视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发挥移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便捷性的内在优势,深挖“互联网+金融”潜能,更好地支撑和引领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第二,科学运用云计算技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分布式架构是未来技术架构演化的主流方向,向分布式架构转型,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保障金融基础设施易构多活与高可用性,要把提升业务处理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符合国家安全可控战略和金融行业信息安全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易场景、业务流程、信息保护等因素,科学运用云计算等分布式架构,实现业务系统快速交付、弹性部署、动态调整,进一步增强对波动大、高病发的互联网业务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第三,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着力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度。金融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是金融发展的基础资源。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要正确认识大数据发展的形势和重要意义,围绕数据科学理论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型,加快推进海量数据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依托现有平台资源,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金融大数据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利用,不断提升金融精准服务的水平。
第四,全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客户资金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归根结底还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无论业务形态如何变化,其经营风险的本质是不变的,要把风险管理作为发展金融科技的根基与命脉,恪守安全红线,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做好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确保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要加快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金融科技风险防控体系,利用支付标记化,多因素身份认证、SE、TEE等手段提升交易风控的能力,利用多项认证等加密手段提高数据安全水平,探索建立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管理模式,结合外部安全评估和内部审计来形成健全的金融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发展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必将大有可为,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处理好创新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挖掘创新潜力,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又要摸清风险底数,切实维护金融科技安全。



 
 
检索
 


网站简介 - 行内链接 - 广告服务 - 客户服务 - 诚邀加盟 - 诚征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Copy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证:010600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广字(0415)号
金融信息网 热线电话: 010-66026942 Mailto:cnss@cif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