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处长):
农发行是政策银行,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面前,在教授专家面前,让我们讲金融创 新,确实不太好讲。因为我们拿出的东西,确实不多。
但是,今天上午大家有一个结论说,“模仿引进就是创新”,以前还有种说法是“率 先模仿就是创新”。对我们行来讲,率先模仿也谈不上。
从 04 年 7 月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五十七次常务会议要求,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这两年我们自己总结说,我们改革,创
新也好,我们是全方位的,就是我们自己把它总结概括为,暴风骤雨似的。整个金融创新 ,
这两年我们内部说成是农业政策银行从传统的政策银行,向现代的政策银行转型的一 个过程。
转型过程的核心,就是建立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就是财务上可持续,自己能够养活
自己。这个也是环境逼迫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政策性转型是必然的要求。我们内部来说,也是强化我们的职能作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们业务主要是粮棉油收购,现在支持的粮棉油收购量,占到我们国家每年的商品粮棉油流通量的 50 %以上。这个对稳定市场,保障粮棉油收购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用非常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农发行,肯定不能走原来的路子,必须要改头换面,来强化自己,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另外一方面来说,农发行履行职责与粮棉油流通体制,农村金融改革和政策银行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目前三项改革是在加速推进的。农发行存在的外部环境改变了,农发行也在发生着变化。
农发行的改革,符合政策银行改革的大趋势。从上个世纪后半期,各国对政策性银行都在进行调整。从大的方面来说,调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转向以市场运作的开发性经营机构,还有一种是以市场运作为主体,国家制定政策性业务单独管理的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基本维持原来的定位,但是对业务范围进行调整,有的增,有的减,规范,然后限定。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三种模式,核心就是财务上要实现可持续。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改革转型过程当中跟其他政策性银行还是有点差别,从各个国家来看,基本上是保留政策性银行的体制模式,同时强化支持支农作用,对政策进行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好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对我们国家来说,目前有两个条件是很明显的,一个是我们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农业要长期面对国外现代大规模的农业竞争,这个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另外我们的补贴很少,但现在不能说没有补贴,要面对国外高补贴农业的竞争,这个趋势也是短期改变不了的。
在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我们认为,还是要完善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近两年,我们的改革调整主要在五个方面,有些我们已经做了,有些我们正在做,应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是我们的办行理念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传统粮棉油收购的时候,我们按照国家政策收购,亏了以后,国家给我们挂帐。挂账的部分对国家来说是损失,对我们来说,其实是很好的资产,管理成本很低。因为国家没有事前补偿,但是后面给我们挂帐,这种认定的过程中,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吃银行的大锅饭,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吃国家的大锅饭。这中间其实我们是既挨骂了,我们其实是没有占到便宜,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我们现在五点规划就提出来要把农发行建成发展空间合理,体制机制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科技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这样一个较好的政策性银行。发展空间合理就是说不能把业务限制在粮棉油收购,应该允许做一些农村储蓄的开发性贷款和其他一些农业产业化各方面的贷款。治理结构科学,这个可能我们三、五年达不到。照我们的定义,“较好”就是我们的资产业务较快增长,负债业务要稳健运行,不良贷款率要低。我们不良贷款利率对外公布的是 10.2 %。
对我们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比较高。现在我们资本充足率比较低,就是大概 -4.14 。如果按照银监会下一步对我们考核,要分账管理,就是政策性业务在事前国家补贴,对商业性业务与商业性银行一样监管,资产充足率一定要高,不管是通过国家注资,利润免税转增还是发次级债都可以,但是资产充足率一定要够。但是就现在来看,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短期内实现还是比较困难。
这是我们办行理念,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转变。
我们提出,逐步让农业政策银行,在农村金融中发会主导作用。我们长期这样提,但是这个提法现在认不认,另外怎么发挥主导作用,另外农村金融需不需要一家金融机构主导,这个还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是我们办行的理念,是比较明确了,从我们的指标来看,我们要养活自己。
另外一个就是业务发展,我们从 2004 年年底,银监会批准我们可以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确定为商业性贷款,我们现在大概发了 260 个亿余额,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负债业务。现在人民银行对我们再贷款已经停了,我们每年至少要还 400 个亿,我们今年上半年还了 1150 个亿。我们到今年年底,人民银行再贷款,就是挂账的部分,基本上是 50 %,我们市场上发债、存款有一半。我们的业务,这次有很大的变化。这个从我们去年发债发了 2002 亿,我们节省筹资成本,我们就节省了 7 个亿。下一步,我们希望形成以粮棉油收购为主体,一方面发展我们的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一翼,以农村开发性金融、中长期贷款为另一翼,以涉农的中间业务为补充的支农格局。我们的业务发展下一步的设想就是这样。
风险管理,我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审贷分离,实行内控,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非常熟悉的东西。过去我们为什么没做呢?
因为我们以前的业务就是单纯的粮棉油收购,就是指定企业必须收,企业不会主动找我们,我们要去找企业给它贷款。如果我们不做(贷款),收购打白条,通过媒体等反映到国务院,国务院肯定打我们的板子,所以我们不存在前后台分离的情况。因为我们只有前台,前台就给指定的客户贷款。我们真正的金融创新在封闭管理上。从企业收购那天开始,我们把整个贷款先批了,每次给三天的铺底资金。企业收购完以后,我们要去跟企业和对码单,对账入库。之后对库存一周至少要探一次,看企业有没有偷卖粮食。企业卖了粮食以后,“一基三专账户”,企业的基本账户必须在农发行,有三个专门账户回笼货款存款等,企业的款子走不了的。回笼货款以后马上分解,如果盈利了,给企业留一点费用,如果不盈利,我们就全部收贷收息。如果亏了,我们就结账单独反映,最后就再跟国家算,形成挂账。
还有一个,就是体制机制方面,这个跟商业银行也差不多。机构改革,我们撤了 97 个机构,我们现在提出来,要把二级分行打造成我们经营管理的基础平台,把二级分行作为我们基本的经营的单位和风险控制的单位,支行作为前台和贷后管理单位。我们现在有 333 个二级分行。现在总行都监控到二级分行,每个分行要有一个表,包括七项考核指标,大案要案重点事情每半年向总行报一次,总行只要对这个表进行分析以后,就对整个行的经营情况比较清楚了。我们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制度建设,我们去年光搞制度建设,发文 68 个,有流程 46 个,整个按照商业银行很成熟的模式重新规范了一遍。
第五个就是科技方面,科技创新我们跟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我感觉在缩小。今天上午李司长讲的现在商业银行都实行了数据大集中,建立了综合业务会计结算系统。我们现在也已经上线运行了,也基本上跟上这个步伐了。下一步就是数据大集中为中心,发展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平台和经营分析为中心的决策平台,这个我们的差距应该说是在缩小。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经济效益。我们的经济效益,我们考核应该说比较明显的。去年我们盈利,经营利润我们是 54 个亿,这个没有一分财政补贴的。今年上半年,我们盈利 28 个亿,整个来说,我们的改革,我觉得最后还得用财务成果反映,我觉得我们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政策银行管得好,其实也是可以盈利的。如果国家给政策,也是可以搞得好的,有些尝试我们也还在做,我就说这么多了。
|